圖片集

團壽圖: 《中國吉祥圖案》

(萬里•輕工業:香港1992)

威廉•布萊克(1757-1827)筆下的基督

中國神話: 女媧補天

《中國文史百科》浙江人民出版社,張玳年編,1996

三角骨(薦骨 Sacrum)形似象臉象鼻。(摘自醫學詞典)

格涅沙(Ganesha)守護著聖骨內的母親昆達里尼

Here is an interesting picture of the Sacrum Bone, as published in Taber’s Encyclopaedic Medical Dictionary, Edition 17. Amazingly it looks just like an elephant's face ad trunk. Shri Ganesha protecting Mother Kundalini in the Sacrum Bone.

(originally sent from Monoj , New Jersey, USA.
reprint here from The Australia Sahaja Newsletter 1994/6/3

喜瑪拉雅山伽拉薩峰 (Mt. Kailash) -上的(唵)字符:

神話相傳此峰是濕婆神(Shiva)和元配雪山女神帕娃蒂(Pavati)的居處,他們創造天地時,太初的聲音就是以為代表。其子格涅沙(象頭神 Ganesha)也以此為代表。

Michelangelo 米開朗基羅(米開蘭基羅1475-1564) 的名作

《創造亞當》, 核心部分顯示亞當與上帝接觸

──連接、匯通、合一。兩者都以喉輪的手指來溝通

96年3月10日錫呂瑪塔吉女士在香港淺水灣與本地練習者同晉午膳
當晚在酒店房間與練習者談話,當時在北京工作的 Lyndon 送她一本大陸國畫大師的畫冊為禮物。主題為老虎。
第11期封面插圖:神話中的哈奴曼(梵文Hanuman亦作“訶拏曼”,意譯“大頷神猴”)撕開胸膛,昭見羅摩及其妻Sita於心,以示對主忠心誠服。在著名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羅摩在它的幫助下找回被十首魔王擄走的妻子悉多(Sita亦作悉妲)。它被稱為“風神之子”,能夠飛騰變化,一躍從印度跳到楞伽島(今斯里蘭卡)。力大無比,能托走吉羅婆山,抓住行雲。體大如山,高如塔樓,吼聲如雷。面如紅寶石,毛色如黃金,尾巴無限長,作戰勇敢,本領高強,為羅摩的重要助手。印度民間都熟知它的故事,深受崇拜。霎哈嘉瑜伽中Hanumana即代表了右脈摩訶沙勒司瓦諦 ( Mahasaraswati ) 的力量
第13期封面插圖:象頭神錫呂•格涅沙(Shri Ganesha 又譯作伽內什、伽藍司)是濕婆神(Shri Shiva)和帕娃蒂(Shri Parvati)之子。印度神話中格涅沙初被創造時因要對宇宙之母忠信致極而被賦予無比力量,能清除一切障礙。而且濕婆神將象頭接在格涅沙身上令祂復活時也說過:「由於我給予祂生命,祂也就是我的兒子。你看祂小小年紀,卻無比勇武,我因此命祂為左部群仙之長(Ganapati)。」。故之,格涅沙是印度民間最受喜愛的神祇之一,大小事務皆祈求祂的保佑。

其他有關格涅沙的描述有:祂以蛇為頸上的聖線,額上有新月,祂受仙人(Bhrigu)和聖人(Rishis)的禮拜,手持繩索及戰杖。祂以一手給予祝福。祂的皮膚通紅,肚子很大,兩耳如蒲扇。祂身穿紅服,遍體塗滿紅色的香膏。祂愛吃石榴,和一種叫Laddhu 的糖果。據說祂是依據廣博仙人(Vyasa毗耶薩 ) 口述寫成了史詩鉅著《摩訶娑羅多》。動筆前格涅沙許諾不會半途而廢,也不用難懂字句。祂就是手執那顆折斷了的象牙來書寫。在霎哈嘉瑜伽裡我們更知道祂的四臂代表了根輪的四塊花瓣,也就是四種特性── 純真、智慧、純潔、神聖(吉祥);其坐騎小鼠代表了謙卑,其孩童之身代表了純真聖潔﹝貞潔﹞,象頭象徵了智慧。所有加起來才是無比力量之所在。對修行者來說這是十分重要的啟示。可惜這些知識已被扭曲,一般人只知祂是智慧之神,但現代很多人當祂財神來膜拜,只取其好運富足方面。

     左部仙群即「伽藍仙眾」(Ganas),可能就是佛教所指的「伽藍護法神」的來源。象頭神也在東南亞很流行,現代印尼貨幣和中國敦煌石窟中也有出現其畫像。

本刊下期將有格涅沙專輯。本插圖為90年代俄國練習者所繪,贈予香港霎哈嘉群體。

以下為 2004年國際伽涅沙普祭 (洛衫磯)香港及中國集體贈予各地參加者隨禮物吊墜附在膠袋內卡片的設計

final design of the card inserted inside the mini-zipbag for the pendant
( puja gift to be given out 
from HK, China to all participating yogis )

Ganesha Puja  ( 21. 9. 2004 ), LA, USA

 

 

Front side 卡正面
( picture drawn by Steve McLearie several years ago in HK 幾年前斯提芬繪於香港 ):

 

Back side 卡背面 :


(放大 ) http://www.kundalini.org.hk/images/ananda_tandava.jpg

 

 

這圖得已故的印度的哥利先生在家中收藏品中發現,向母親問個究竟時母親為它命名為 "Ananda Tandav" 意為喜樂之舞,並說每位練習者都應在家有一幅,好帶來喜樂與愛。要知更多來龍去脈,請看霎哈嘉瑜伽中文通訊第14期專輯 (2005年5月號)

 

 

 

生於公元前二世紀之《瑜伽經》作者帕坦嘉利的石雕塑像。此雕像原放Vadapadimangalam廟,12世紀文物 (見Medial Science Enlightened, by Dr. U.C. Rai )。此手繪圖為 96年我們準備出版中文《實現你的自覺》時,香港練習者May把這照片素描出來。

 
   

回到目錄頁

香港霎哈嘉瑜伽中心www.sahajayoga.org.hk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