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伊斯蘭主義、極端主義與瓦哈比派

  要了解當前的泛伊斯蘭主義,以至於日益高漲、並假借伊斯蘭之名而來的恐佈主義,就一定要了解「瓦哈比派」(及瓦哈比派運動) 的歷史。 Wahabee 也寫作Wahhabiyyah, Wahabi 等 [單或雙h]只要在互聯網中文搜尋引擎裡鍵入這派的中文或英文名稱,資料十分可觀,卻少為華文傳媒注意。但要小心部份執筆者過份謹慎,或固意淡化其極端主義。以下是本刊搜集的部分資料。

如能明白極端的宗教狂熱份子當年可以肆意摧毀穆罕默德的聖墓而仍能在中東立足並立國,則今天由該派蛻變出來的塔利班政權炸毀巴米揚大佛,以致以「聖戰」之名迷惑群眾,號召撒旦式全球恐怖襲擊而大有市場就不足為奇。他們是否真正的穆斯林,明眼人自然心中有數。

編者

~~~~~~~~~~~~~~~~~~~~~~~~~~~~~~~

瓦哈比派(阿位伯文Wahhabiyyah

摘自《宗教大詞典》任繼愈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近代伊斯蘭教教派。系反對派根據其創始人伊本,阿布杜,瓦哈布的父名對他們的稱呼,後為世人襲用。該派自稱“唯一神教徒”。18世紀末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其基本教義源自*伊本、罕百勒和*伊本、泰米葉的學說;遵從罕百里學派的教律,堅持嚴格的一神論,主張恢復伊斯蘭教的原始教義,“回到《古蘭經》去”,一切應按照字面解釋《古蘭經》和初期的聖訓,否認人與安拉之間存有“中介”之說。反對蘇非主義,反對崇拜“聖徒”、“聖墓”、“聖物”、反對崇拜穆罕默德,認為這是一種偶像崇拜,會降低安拉的絕對權威,譴責相信吉日、厄運、占卜和朕兆等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禁止飲酒、吸煙、跳舞和賭博,甚至禁止穿著綢緞和佩帶裝飾品,故有“伊斯蘭教的清教派”之稱。該派於1801-1804年曾先後攻下卡爾巴拉、麥加和麥地那,并摧毀卡爾巴拉*侯賽因的聖墓和麥地那穆罕默德的聖墓,建立瓦哈比派國家;1818年為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Ali,1769-1849)所敗,不久又得到恢復和發展。該派的活動乃宗教的和道德的復興運動,對其後伊斯蘭世界的宗教思想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亦係當代伊斯蘭復興的思想淵源之一20世紀初,沙特家族在該派的支持下,最終建立起沙特阿拉伯王國(1932),其教義係沙特的國教。盛行於阿拉伯半島,蘇丹和印度等地也有其信徒。

瓦哈比派運動(Wahhabiyyah

  亦稱“清淨教運動”……,號召取締一切異端……,19世紀初,瓦哈比教派曾一度在阿拉伯半島得勢,於18011804年占領卡爾巴拉,拆毀十葉派侯賽因墳墓及其所屬清真寺,接連攻克麥加、麥地那,1811年在內志(Najd,在今沙特阿拉伯)建立瓦哈比派國家,後被埃及總督……的遠征軍鎮壓。後運動復起,1901年伊本,沙特(’Adb al-Azizibn Sa’ud, 1880-1953)繼任為內志王國艾米爾,1924年合并漢志後於1932年定國名為沙特阿拉伯王國,并在政治、宗教方面進行改革,奉行瓦哈比派教義,成為該派領袖。

~~~~~~~~~~~~~~~~~~~~~~~~~~~~~~

沙特阿拉伯

(伊斯蘭之光網頁 wwww.islam.org.hk/saudi_arabia.asp)

在沙特阿拉伯絕大多數信徒(96.5%以上的居民)是遜尼派。……遜尼派中的瓦哈比教派是人數最多的教派。……瓦哈比派對近代各國的伊斯蘭教改良運動有一定的影響。……十九世紀末瓦哈比派重新興起,其領袖為沙特家族,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建國,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土地。

當前瓦哈比派是沙特阿拉伯最有影響的教派,遜尼派穆斯林中有半數左右是瓦哈比派信徒。王室的許多統治上層都奉行該派教義。國內大多數宗教上層也屬於瓦哈比派。

此外十葉派信徒人數佔全國居民總數的3-5%……

 

回到主頁